日前,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,2023年將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。2023年1月1日起,根據國內產業發展和供需情況變化,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范圍內,提高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。
其中,對栗子、甘草及其制品、大型輪胎、甘蔗收獲機等取消進口暫定稅率,恢復實施最惠國稅率;為促進相關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,提高鋁和鋁合金出口關稅。
2023年7月1日起,我國還將對62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八步降稅。調整后我國關稅總水平將從7.4%降至7.3%。
當地時間2023年1月1日開始,克羅地亞正式啟用歐元并加入申根區。啟用歐元后,該國以本國貨幣庫納和歐元共同標注商品價格,商品價格的雙重顯示將持續到 2023 年底。加入申根區后,該國取消對歐盟成員國陸地和海上邊境口岸的邊境管制,空中交通管制也將于3月26日取消。
1月1日,隨著一艘來自中國的遠洋船舶抵達位于伊朗東南部的恰巴哈爾港,標志著一條新的中國伊朗間海運直航航線正式開通。
在直航航線開通前,中國運往伊朗的貨物,都是先運到伊朗的阿巴斯港,隨后再將貨物分裝上小船,運往恰巴哈爾港。
恰巴哈爾貿易-工業自由區總經理阿米爾·穆加達姆表示,貿易商現在可以直接進口中國的貨物,而且費用更低。
據悉,投入運營的船舶可以裝載6500個集裝箱,使得每個集裝箱的費用降低約400美元。此外,貨物的運輸時間也得以縮短,節省了此前轉運所需的10天時間。
恰巴哈爾港地處西亞、南亞、中亞和印度洋的交匯處,是伊朗在阿拉伯海的重要港口。
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月3日數據顯示,2022年韓國對中國出口同比下降4.4%至1558億美元,中國仍然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。該機構表示,出口下降主要受疫情管控、俄烏沖突、全球經濟低迷等不利外部條件影響。2022年,韓國半導體出口增長1%至1292億美元,再次創下新高,但受到消費電子和其他下游行業需求低迷以及存儲價格下跌影響,出口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。
韓國是我國芯片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地區,約占我國芯片進口總額的1/5。韓國芯片出口持續回落預示著全球電子信息市場的低迷,我國智能手機、筆記本電腦、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品貿易額將繼續承壓。
在集裝箱吞吐量強勁增長的背景下,美國集裝箱大港休斯頓港日前宣布,將于2023年2月1日起,正式向貨主收取進口集裝箱滯留費(Import Dwell Fee)。
休斯頓港執行董事Roger Guenther表示,收取進口集裝箱滯留費,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集裝箱在碼頭長期存放,促進貨物增強流動性。
具體收費標準為:從免堆存期結束后的第8天開始,對休斯頓港的進口集裝箱收取每天45美元/箱的滯留費,收費對象為貨主。滯留費適用于休斯頓港的Barbours Cut和Bayport兩個集裝箱碼頭。
休斯頓港強調,這一費用是在進口集裝箱滯期費之外的費用,不能代替滯期費。
實際上,休斯頓港此前就曾宣布這一收費計劃,但因港口方面原因,收費時間被推遲。